致晕毒株来了?专家辟谣

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称出现了一种以头晕为主要症状的“新毒株”,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目前没有发现所谓的“致晕”毒株,本文将结合专家的观点,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解读,并给出科学的防护建议。

一、网络传言与专家辟谣 不少人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出现了头晕、肌肉酸痛等症状,并认为这是出现了“新毒株”,这一说法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引发了公众的恐慌和不安。湖南省胸科医院综合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李升炉表示,目前没有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新毒株。他指出,感染呼吸道病毒后,因个体差异存在不同的表现,往往会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头晕、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是病毒大量复制后,随血液循环散播到各部位,引起的全身症状,也是免疫系统识别病毒后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二、流感高发季节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进入流感高发季节比往年略晚,但流感上升趋势明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流感进入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近期上升趋势明显。专家介绍,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北方地区流感高发季节,以北京为例,今年高发期来得较晚,12月才开始逐渐进入流行季节。监测结果显示,本次流行的主要毒株为甲型流感H1N1型,这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交谈、打喷嚏和附着在被污染物表面的飞沫传播。

三、流感症状与自我防护 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头晕、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虽然流感症状在体感上可能较重,但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大部分可以自愈。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基础病患者、肥胖者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来说,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这些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引发肺炎或发生相关合并症,也可能引起原有基础病病情波动,增加住院治疗的可能。专家提醒市民要注意防护、及时接种疫苗,并养成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在流感高发季节,要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减少与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一旦出现流感症状,要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以缩短病程、降低发生重症和传染给周围人的风险。

四、科学佩戴口罩与居家隔离 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尤其是在医院、公共交通工具、空气流通不佳、人员密集等高风险场所,佩戴口罩可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感染流感后,要做好居家隔离,注意开窗通风,减少与家庭成员的接触,照护患者时,要注意保持距离、佩戴好口罩,患者要均衡饮食、避免过度疲劳,可以适量运动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五、接种流感疫苗的重要性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研究证明,接种流感疫苗或进行早期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老年人确诊流感后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降低住院治疗概率,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来说,接种流感疫苗尤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服用抗流感药物可能会影响到接种疫苗的效果,在接种流感疫苗前,应避免自行服用奥司他韦等药物进行预防。

六、关于奥司他韦的使用 奥司他韦是一种常用的抗流感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专家建议市民在出现流感症状后及时就医明确病原,确诊为流感后再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在用药过程中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用药,避免重复用药和自行增减剂量。

七、关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监测 除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外,近期还有其他呼吸道病毒的监测数据值得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的监测情况显示,近期0~4岁病例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以及14岁及以下病例中人偏肺病毒阳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北方省份上升趋势更明显。人类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会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主要影响婴儿、幼儿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该病毒有可能会造成毛细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炎等疾病。

八、总结与建议 “致晕”毒株的说法并不属实,目前没有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新毒株。流感高发季节已经到来,市民应提高警惕并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已经出现流感症状的患者来说,要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以缩短病程、降低发生重症和传染给周围人的风险,同时也要注意居家隔离和照护患者的卫生习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任何关于疫情的传言和谣言都应保持理性态度并寻求权威专家的解读,只有科学认知疫情并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图片:流感疫苗)